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 王鹏飞
王鹏飞律师是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的一名青年律师。2023年,他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,踏上了西藏林芝的土地,开启了一年的援藏之旅。西藏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地方,而这段经历对王律师而言,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深刻修行,让他重新认识了法律的意义与律师的价值。
一、初抵高原:挑战与触动
初到林芝,高原稀薄的空气给王律师的身体带来了严峻考验。然而,更触动他的是藏区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深切渴望。那些攥着泛黄欠条的双手,那些因工伤致残却求告无门的迷茫面孔,都让王律师第一次真切感受到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这八个字的沉重分量。在高原之上,他意识到法治的力量需要更坚实的脚步去丈量——用温暖的心去传递、嘹亮的声音去呼唤、执着的信念去扎根。这份来自群众的沉甸甸期待,不仅是压力,更是推动王律师扎根服务的原动力。他深刻体会到,法律援助的本质,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播撒公平的种子。

二、破冰时刻:专业之外的温度
在林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每一天,王律师都直面着各种具体困难。这段经历不仅淬炼了他的专业能力,更升华了法律服务的温度。他通过多个案例,诠释了专业之外的人文关怀。
“底气”更重要

在为十几位被拖欠运费的货车司机提供咨询时,王律师发现,比立刻拿到钱更急迫的,是驱散他们的迷茫、指明前行的方向。他耐下心来,帮他们梳理证据、讲解法律流程,甚至逐字逐句指导他们撰写材料。当司机们紧锁的眉头舒展,说出“王律师,这下我们心里有底了!”时,王律师明白了法律援助的核心:点燃希望的火种,比解决单一问题更重要。这份底气的给予,成为他服务中的常态。
“方案”更解渴
在一宗涉及多位农民工的工程欠薪案中,发包方资金链断裂导致诉讼陷入僵局。王律师创新采用了“三方确认”机制,将发包方、承包方和工人代表聚在一起,逐项核对事实。尽管过程艰难,但当三方最终在《劳务费确认书》上签字并锁定债权时,王律师深刻体会到,一个能凝聚共识、着眼实际的解决方案,更能缝合社会裂痕,也更契合藏区人民对“和谐”的期盼。这种务实的态度,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温暖的桥梁。
“回归”更无价
王律师永远不会忘记一位护士长的案例。她因卷入医保诈骗案面临实刑,王律师作为援助律师,反复查阅卷宗、深入沟通,挖掘案件细节。他强调护士长的自首、积极退赃和悔罪态度,并充分说明她作为医护工作者的社会贡献。庭审中,王律师据理力争,恳请法庭考虑其特殊情节和较小社会危害性,给予缓刑机会。最终,法院采纳辩护意见,判处缓刑。宣判那天,护士长泣不成声;几天后,她专程送来锦旗,绣着“法律援助伸援手,公平正义解民忧”。她握着王律师的手说:“王律师,您不仅救了我,更救了我的家,让我有机会回归社会。”这份信任让王律师感悟到,法律援助的价值,在于守护一个人重获新生的可能。这段经历成为王律师职业中的高光时刻。
“时间”更黄金
在一场与拖延的较量中,王律师为一位八级伤残的农民工维权,这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。公司拒绝承认劳动关系,王律师代理其提起劳动仲裁,通过扎实证据和辩论,仲裁委确认了劳动关系。随后,市人社局作出工伤认定,但公司又以不服为由提起行政诉讼。王律师顶住压力积极应诉,法院最终驳回公司诉求,维持认定。历时一年多的抗争后,当赔偿裁决书递到农民工手中时,他泪流满面,一遍遍重复:“终于等到了…谢谢北京来的律师!”王律师真切体会到受援人的无助——作为援助律师,他不仅需要懂法律,更要有耐心和韧劲,成为他们对抗不公的依靠。时间,在法律援助中是最珍贵的资源。
三、高原馈赠:法治信仰的升华
这段援藏经历,对王律师而言,收获远多于付出。它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法律工作最的价值。在林芝,法律服务的意义变得纯粹——解决问题、守护公平、抚平创伤。没有锱铢必较的琐碎,只有直接的责任与担当。无论是货车司机舒展的眉头、农民工签下确认书后的释然、护士长重获新生的泪水,还是伤残大哥拿到裁决时的泪水,这种源于朴素正义实现的满足感,成为王律师执业生涯的无价财富。他领悟到,法律的温度可以融化最坚硬的冰。
高原之旅让王律师重新思考律师的角色:不仅是法庭辩手,更是社会关系的修复师、程序正义的捍卫者、绝望者手中的绳索。在资源匮乏之地,专业服务的价值被成倍放大——一个切实的建议、一次耐心的倾听、一场持久的抗争,就能为个体或群体点燃希望。这种厚重感,让王律师对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”的誓言,生发出更深沉的敬畏和更纯粹的追求。
林芝,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,让王律师见证了法治阳光穿透阴霾,温暖照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援藏之行虽已结束,但这份烙印心底的感悟,将永远照亮他的执业之路。王律师愿做一名永不停歇的法律行者,把这束来自高原的光和热,带到更多角落,用心、用情、用专业的火种,去点亮更多希望的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