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公众号

“1+1”北京律师任鸿雁:践行五点希望 法援边疆显担当

来源:公益动态        2025-09-08


北京市中治律师事务所 任鸿雁

 


2024年9月,北京市中治律师事务所任鸿雁律师作为当年度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志愿者,跨越千里,抵达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,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。自2002年起,任律师便持续参与各类公益服务,从捐资助学、社区关怀到临终慰藉,步履不停。成为律师后,她更坚定地希望以专业法律知识服务社会,践行法治信仰。加入“1+1”行动,扎根基层、援助边疆,正是她多年以来的心愿。


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由司法部、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,旨在缓解中西部法律资源短缺困境。该项目每年选派律师及大学生或基层法律工作者,结对奔赴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,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服务,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助力地方法治发展。

在察布查尔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任律师每日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法律咨询、文书代写、矛盾调解和案件代理。她不仅承办指派的援助案件,还承担起“传帮带”任务,指导本地“+1”志愿者成长。




一、立足调解践行“枫桥经验”,源头化解基层矛盾


任律师深刻理解“将矛盾消解于未然”的价值,积极介入县域社会治理工作,致力从源头上定分止争。

例如,在一起校园伤害纠纷中,两名初二学生发生冲突致一方受伤,家长质疑学校管理责任并拟提起诉讼。任律师主动协同司法局工作人员走访学校,厘清法律责任、阐释法律风险,最终促成三方调解,修复了同学关系,也避免了诉讼带来的二次伤害。


另一起涉及23户小麦种植户的农田损害赔偿纠纷,因水务公司施工损毁灌溉设施导致作物减产。面对赔偿金额差距大、情绪对立的局面,她协助村委会科学核定损失,向企业分析诉讼利弊,最终推动达成和解,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。



二、法治宣讲多维开展,让法律种子生根发芽


任律师不仅在日常接待中耐心普法,还积极走进学校、口岸、企业及乡村,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。

她参与“宪法宣传周”、“三八”妇女维权、学雷锋纪念日、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训等专题活动,以案释法、发放资料,将法律知识融入百姓生活。


因案件走访学校后,她主动与校方合作,为中学生开设《青少年的民法第一课》,广受欢迎;她多次赴都拉塔口岸,以生动案例为护边员讲解《民法典》,获得一致好评。



三、授人以渔育本土力量,协作传承法治薪火


作为志愿律师,任鸿雁格外重视对本地法律人才的培养。她的“+1”搭档巴黑拉,是一名连续三年服务家乡的哈萨克族志愿者。任律师鼓励她突破事务性工作,独立接待咨询、撰写文书、开展讲课。

她采用“示范-指导-实践”的带教方式:由巴黑拉先行接待当事人,任律师从旁补充;文书写作反复修改打磨;普法课程从旁听到半场主讲,最终支持巴黑拉用哈萨克语独立完成民法讲座,赢得护边员们的认可,也极大提升了她的专业自信。

此外,任律师还为全县律师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座,从业务技能到职业规划,从专业学习到科技应用,全方位支持本地青年法律人才成长。



四、爱心助学情暖边疆,传递温情促进团结


在办理校园伤害案件时,任律师发现涉案双方家庭经济困难,当场捐赠2000元助受伤孩子就医,并每月资助另一孩子100元生活费。

了解到本地部分民族学生家庭拮据,她与家人商议后捐资1万元资助加尕斯台镇10名困难学生,并动员朋友资助察县高级中学21名学生,每年每人1000元,持续两年,总金额4.2万元,切实缓解了他们的就学困难。


截至服务期满,任鸿雁律师共接待咨询378人次,代书34份,办结法律援助案件81件,开展讲座培训17场,成功调解纠纷84起,涉及153人,挽回经济损失54.1万元。她以扎实的工作诠释了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”的初心与担当,用实际行动让法治之光照亮边疆角落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。


打开微信扫一扫
通过手机分享